淮河流域1914—2013年气候干湿变化特征
基金项目:

抚州市气象局自筹经费科研项目(FZQXKY202308);江西省气象局面上项目(JX2022M20)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摘要:

    利用淮河流域1914—2013年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研究流域的气候干湿变化、干旱的时空分布和周期特征,结果表明:流域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均呈湿润化趋势;四季中,除秋季外均通过了Mann-Kenddall趋势检验(005显著性水平),秋旱最易发生。干旱空间分布非常不均匀,不同程度的干旱频率有较大的地区差异,中旱频率高值区位于流域西北以及东北部,重旱频率由北向南递增,极旱频率在流域内较小,高值区域位于流域的东南角。流域均呈湿润化趋势,但西部、东部和北部边界一带湿润化趋势不明显。淮河流域存在35~65 a、17~30 a、3~7 a的三类尺度的干旱周期,以55 a为第一主周期。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刘心洁,聂道洋,黄紫洁,等.淮河流域1914—2013年气候干湿变化特征[J].陕西气象,2024(2):38-44.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历史
  • 在线发布日期: 2024-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