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0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地面气象记录月数据的台站级预审和省级审核

      2006(3).

      摘要 (483) HTML (0) PDF 631.64 K (9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随着全国自动气象站建设的进行,台站由单一的人工观测逐步变成人工和自动双轨运行、自动站单轨运行,自动观测最终将逐步取代人工观测。但由于部分台站对于新增自动站记录的预审不太熟悉、部分观测员从未从事过预审工作等,迫切需要了解预审和审核流程;同时,省级审核员的审核流程和审核办法不统一,技术方法上也参差不齐。本文尝试从怎样确保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正确的思路,依据工作经验和体会,总结出了适用于台站预审和省级审核工作的一套方法和流程(见表1和表2),供审核人员参考,以共同提高地面气象记录质量。

    • 三校出站制——报表预审中的一点体会

      2006(3).

      摘要 (445) HTML (0) PDF 631.38 K (8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报表预审是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出站前的最后一关,对保证地面观测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十多年的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较为有效的方法——三校出站制。所谓的“三校出站制”,简单地说就是一份报表出站前必须经过“三关”校对审核。

    • 玻璃温度表的维修

      2006(3).

      摘要 (530) HTML (0) PDF 630.69 K (9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玻璃温度表断柱故障是温度表中真空被破坏或气体逸入,导致水银或酒精柱中产生气泡,把水银或酒精柱分为两段或数段。这种现象会给观测数据带来很大的误差。

    • 2005年汉中市秋季连阴雨的若干特征

      2006(3):1-3.

      摘要 (821) HTML (0) PDF 2.62 M (11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通过对2005年陕西汉中市秋季连阴雨分析,发现连阴雨是在中高纬西风带欧亚两槽一脊和两脊一槽型下产生的,西风带长波系统稳定少动;西太平洋副高强盛,低纬多台风活动提供充足水汽是导致这次阴雨时间长,降水量大的天气学成因之一;对流层低层的偏南急流、低槽、低涡辐合和切变线活动频繁,地面上不断有东路、北路强冷空气活动,是导致大雨和暴雨的直接天气系统;T213数值预报物理诊断场中能量舌和能量锋的移动及强度预报以及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散度预报,在强降水的预报中有明显的指示意义。

    • 汉中T213数值预报降水定量预报释用

      2006(3):4-5.

      摘要 (601) HTML (0) PDF 1.13 M (10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利用2002年6月—2005年6月3a的T213数值预报历史资料和对应的降水实况资料及1980—1999年20a降水和实况资料,通过本地经验和气候概率的订正,将T213降水预报、T213物理量计算降水的预报和降水实况三者对比分析,建立MOS方程,预报连续5d降水量。通过对2005年7—10月的回报,有一定的预报效果。

    • 宝鸡渭北冰雹时空分布规律

      2006(3):6-8.

      摘要 (578) HTML (0) PDF 2.56 M (10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采用渭北40a(1961—2000年)10个站的冰雹资料,结合实际调查,分析了宝鸡渭北降雹的时空地理分布及其移动路径。结果表明:宝鸡渭北地区降雹的年、月、日变化比较显著,降雹强度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北部山区降雹多于渭河川原,冰雹移动路径与河谷走向基本一致。

    • 宝鸡雷暴气候特征及雷电灾害防御

      2006(3):9-11.

      摘要 (520) HTML (0) PDF 2.08 M (10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利用宝鸡市气象观测月报表资料,统计1961—2000年宝鸡市雷暴,分析出宝鸡雷暴气候特点:雷暴区域性明显,雷暴日季节、月分布均为单峰型。雷暴多发期,对应雷电灾害多发时段。

    • 秦岭北麓降雨与渭河洪水的关系

      2006(3):11-14.

      摘要 (491) HTML (0) PDF 3.08 M (10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用水文学方法,使用1954—2002年水文年鉴资料和2003—2005年报汛资料,研究发现秦岭北麓降雨与渭河洪水的洪峰流量、洪水总量有密切关系,认为秦岭北麓山区是渭河洪水的重要产流区,利用秦岭北麓降雨和气象部门的降雨数值预报,可以预估渭河下游洪水情况,提高渭河洪水预报的时效。

    • SVM和ANN方法在铜川盛夏暴雨预报中的对比试验

      2006(3):15-17.

      摘要 (560) HTML (0) PDF 1.75 M (9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介绍了利用SVM(支持向量机)方法的预报原理,并分别用SVM和ANN(人工神经网络)两种方法对铜川盛夏暴雨的预测做了对比试验。分析预报结果表明,SVM方法在天气预报领域有一定的使用空间,并指出了SVM在气象领域应用研究的方向。

    • 轻雾和霾的区别

      2006(3):17-18.

      摘要 (559) HTML (0) PDF 1.73 M (10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轻雾和霾都是视程障碍现象,使能见度降低、空气质量下降,在日常观测中要注意区分。

    • 武汉天河机场低能见度现象的气候特征分析

      2006(3):18-20.

      摘要 (569) HTML (0) PDF 1.92 M (11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利用武汉天河机场1996—2005年共10a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该机场低能见度现象的年变化、日变化等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低能见度现象在冬季出现得最多,夏季最少。春、秋、冬三季低能见度出现频率较高的时段比较接近。在对影响能见度的天气现象和低能见度的持续时间进行研究后发现雾是造成低能见度形成的最主要原因,而春、秋、冬三季低能见度的持续时间在2~4h之间的居多。

    • 陕西省2005年天气气候影响评价

      2006(3):21-24.

      摘要 (550) HTML (0) PDF 2.41 M (10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2005年度陕西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及日照均接近常年。年内温湿变化较大,冬季冷湿,春季干暖,夏季正常,秋季暖湿。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北少南多;时间相对集中,春旱秋涝。暴雨日数及强度多于常年。春季第一场透雨异常偏晚,大部地区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春旱;秋季出现明显的秋淋,渭河下游和汉江干流出现严重洪涝灾害。夏季陕北、渭北出现冰雹天气,对秋作物造成严重损失。本年度降水量虽正常,但农作物生长关键时刻,光、热、水三者资源配置不很理想,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利弊相当,2005年属一般年景。

    • 省级MODIS植被指数序列的建立与应用

      2006(3):25-28.

      摘要 (583) HTML (0) PDF 2.38 M (9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建立MODIS植被指数序列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有助于更加准确、有效地认知植被覆盖、土地利用和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规律,更有效地监测干旱和植物生长。分析MODIS植被指数的特点并与AVHRR植被指数进行对比,提出可业务化的MODIS资料预处理方法,讨论了省级MODIS植被指数序列的建立方法及其在农业遥感中的应用。

    • GPS技术在气象探空测风中的应用

      2006(3):29-30.

      摘要 (498) HTML (0) PDF 1.34 M (9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针对现有气象探空测风系统存在的问题,在研究GPS定位原理及其数据交换协议的基础上,将GPS技术引入气象探空测风领域。设计实现了基于GPS定位技术的探空测风系统,并着重论述了系统采用的数据编码方式和纠错校验方法。系统预留了温度、湿度和压力信息的采集接口,具有较好的扩展性。在实际放飞试验中证明,该系统设计可行,运行可靠。

    • 自动气象站和人工气象站气温差异特征分析

      2006(3):31-32.

      摘要 (491) HTML (0) PDF 1.43 M (8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气温是描述天气、气候及其变化的主要要素,气温资料序列的连续性、均一性尤其重要,分析自动站和人工站的气温资料,研究自动站使用后资料变化的特征,是非常必要的。汉中基准气候站自2003年运行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CAWS600BS)以来,在2a的使用中,性能良好,安全稳定,现已平稳度过了平行观测期,进入单轨运行阶段。双轨运行期间,发现自动站和人工站的资料仍有一定差异。本文对汉中站2003年和2004年的自动站和人工站的气温观测记录差值进行比较,分析其年、月、日特征,为自动站资料的使用和自动站改进提供参考。

    • 连翘高产栽培技术

      2006(3):33-34.

      摘要 (587) HTML (0) PDF 1.20 M (11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连翘为木犀科植物,味苦、性微寒,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功效。用于痈疽、瘰疬、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等症。具有抗菌、抗炎、解热、镇吐、利尿、强心、抗肝损、镇痛、抗内毒素、抗病毒、降血压等作用。也可用于食品天然防腐剂或化妆品,是重要的油料作物、观赏植物和水土保持植物。市场前景看好,种植效益可观。连翘主要分布于河南、山西、陕西、湖北、河北等地。以野生为主,也有大规模人工栽培。陕西主产于黄龙、洛南、商南、柞水、丹风、韩城、华阴、华县等县。

    • CMS技术在陕西气象信息内网的应用

      2006(3):35-37.

      摘要 (542) HTML (0) PDF 1.69 M (10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通过分析基于Web的CMS技术特点,从气象部门政务信息的特点出发,将陕西气象信息内网的内容管理系统从逻辑层面划分为3个层次,从物理层面划分为四大管理器,重点设计和开发了管理器的功能,建成了以CMS技术为主导的陕西气象部门综合信息交互平台。

    • 基于TM影像的三维飞行制作

      2006(3):39-40.

      摘要 (440) HTML (0) PDF 1.74 M (10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以陕北地区地表植被观察为目标,介绍了利用TM影像及DEM高程数据在ERDAS中进行虚拟三维工程文件的制作及后期视频文件输出的过程,提出了制作和输出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及视频编码的选择建议。

    • 接地电阻的扰动原因分析及改善

      2006(3):41-43.

      摘要 (477) HTML (0) PDF 2.01 M (9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在防雷装置检测中,接地电阻值的检测是整个防雷检测的工作重点和主要内容。检测中经常出现电阻检测数值读数不稳定、偏大或偏小,甚至出现检测值为负值。如不认真分析校正,会给被检测单位留下防雷安全隐患,也会对检测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产生消极影响。

    • 飑的观测与陕西飑的变化趋势分析

      2006(3):43-46.

      摘要 (538) HTML (0) PDF 2.52 M (9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对飑在地面气象观测中的天气特征进行讨论,并与天气学中的中尺度天气系统——飑线进行区别。分析了陕西飑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年际、年代际变化特点,发现陕西飑的发生次数在1980年出现由少到多的强突变,认为1979年出版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对飑定义的修正是产生突变的主要原因。

    • 有线电视系统调整

      2006(3):47-48.

      摘要 (462) HTML (0) PDF 1.23 M (9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将接收天线方位角和俯仰角调整锁定螺丝松开,按照计算好的天线接收指向角度,用罗盘等将天线调整到位。仔细缓慢地调整天线角度:先左、右调整天线方位角,使接收有信号电平,且调整到最大电平处。再上、下调整俯、仰角,使指示达到最大电平,如此反复调整到最大电平点上,暂时予以固定。反复进行上述调整,直至电平指示最大且不再上升为止,将天线的所有调整螺丝钉紧固牢靠,该锁固的部位锁紧。

    • 极轨卫星接收系统自动监控改进

      2006(3):48-49.

      摘要 (486) HTML (0) PDF 1.20 M (9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卫星遥感在气象灾害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接收系统自动监控功能提高改进的需求也日益显现出来。应用PLC对极轨卫星接收系统自动监控功能进行整体改进,可显著提高接收站的自动化程度、接收效率及可靠性。

    • 实施项目带动落实业务体改

      2006(3):51-52.

      摘要 (596) HTML (0) PDF 1.13 M (9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为了贯彻落实《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和《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精神,我省气象部门结合实际,制定《陕西省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渭河流域气象预警、汉江流域气象预警、陕西黄土高原干旱监测预测评估、陕北能源化工气象服务、陕西生态气候环境监测评估、省级应急气象服务系统建设等九大工程建设,全面提升气象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回顾气象事业发展的历史,大力实施项目带动,以项目建设促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推进气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