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0卷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青藏高原东北侧干旱半干旱地区持续强降水的一种形成机制
    张弘 侯建忠
    2008(3):1-5.
    [摘要](490) [HTML](0) [PDF 5.80 M](1018)
    摘要:

    利用2003、2005年夏季欧亚范围内高空探测资料,采用天气学、动力诊断等方法对夏半年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北侧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持续强降水分析认为:欧亚中高纬度与中低纬度500hPa槽脊的反位相分布是该地区产生持续强降水的一种有利机制,其中乌拉尔山阻塞高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配置及稳定少动为这一地区强降水的维持奠定了大尺度的环流背景条件。贝加尔湖低压底部分裂小槽引导冷空气与副高西北侧暖湿气流在高原东北侧一带反复交绥是强降水的主要成因。这种持续强降水的发生为降水相对稀少的高原东北侧地区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水资源条件,也易诱发洪涝灾害。

    2  基于GIS的西安城市强降水内涝预报预警系统
    薛春芳 王建鹏 薛荣 金丽娜
    2008(3):6-8.
    [摘要](492) [HTML](0) [PDF 7.49 M](786)
    摘要:

    介绍西安城市强降水内涝气象预警系统的技术路线、原理及业务流程。该系统基于本地化的城市内涝仿真模型,以城区加密自动站、多普勒雷达降水估算、数值预报产品、主观预报等作为实况和模拟用的降雨边界条件,并结合西安市地理地貌特征、城市规划、排水系统特征、排水规则、防洪工程等多方面的非气象资料建立而成,具备一定的内涝动态监测预报能力,对拓展城市灾害预报服务领域,提高城市气象服务水平具有一定的作用。

    3  一次提前防雹试验及效果分析
    李金辉 牛卫 张科翔 王拉善
    2008(3):9-12.
    [摘要](507) [HTML](0) [PDF 14.50 M](710)
    摘要:

    为了科学实施人工防雹作业,减轻冰雹灾害损失,采用效果检验方法中的对比方法,分析了2007年7月24日两块冰雹云防雹作业前后711雷达回波的平面、高度变化,结果显示五次防雹作业后雷达图平面显示云团分散,高度显示云顶高度、45dBz高度均降低,这次高炮人工防雹作业有效,提前识别冰雹云、集中作业是防雹成功的关键。

    4  VIL产品在人工防雹中的应用
    李秀琳 贾金海
    2008(3):13-16.
    [摘要](649) [HTML](0) [PDF 3.49 M](1156)
    摘要:

    利用西安多普勒雷达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IL)产品及地面实况资料,分析2005—2006年渭南19个典型雹日的VIL回波特征。得出指标:VIL值的变化可以应用于预测降雹;降雹时VIL值在50kg/m2以上;一般在降雹前VIL值有明显的“跃增”;VIL值的迅速减小会给本地和下游地区造成雷雨大风冰雹天气;在距离雷达较远的合阳、韩城VIL值可信度较低。这些指标的应用对强对流天气的临近预报和有效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具有指导意义。

    5  Q矢量在陕南大暴雨天气过程中的分析应用
    党红梅 占世林
    2008(3):16-19.
    [摘要](513) [HTML](0) [PDF 7.34 M](762)
    摘要:

    应用非地转湿>矢量理论对2007年7月5日的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hPa快速东移的小槽,低层700hPa关中横切变、西南急流,地面弱冷锋是此次强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非地转湿>矢量流场的辐合线南侧与强降水区吻合;近地面850hPa锋生函数场正值区的变化较好地反映了锋面的强度,锋生函数正值区范围与降水区域对应较好;850hPa非地转湿>矢量散度场辐合区与强降水的产生及强度正相关。

    6  陕西关中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分析
    孟小绒 陈百江 王洁 窦建虎 张黎 郭庆元
    2008(3):20-23.
    [摘要](495) [HTML](0) [PDF 9.74 M](797)
    摘要:

    从天气过程发生前及同期的高空、地面天气形势和各种物理量场着手,结合数值预报资料,分析2006年8月14—15日发生在陕西关中地区的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得知这次过程的主导系统是副热带高压,影响系统是700hPa切变;前期的高温高湿为这次过程积聚了大量的水汽和能量;强的垂直风切变和垂直温度梯度,加剧了强对流的发展;大气层结极不稳定,是强雷暴发生的有利条件,副高的减弱东退是这次强雷暴过程的触发机制;强雷电与强降水有很好的时间一致性;欧洲数值预报产品对日常预报业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地面露点锋的形成、发展和东移对触发强对流天气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

    7  商南县山洪灾害解释预报
    张后发 王磊 吴顺琴 赵建辉 杨真 阮丽萍 李晓静
    2008(3):24-26.
    [摘要](467) [HTML](0) [PDF 11.33 M](738)
    摘要:

    采用商南县1980—2006年降水以及山洪灾害资料,分析山洪灾害与不同历时暴雨的关系。得出部分重灾区的临界雨量。运用山洪水文气象模型,以降水性质、量级、风向、风速及土壤湿度作为预报因子,根据历年山洪灾害与各时段降水量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各时段临界雨量确定山洪灾害预报等级。

    8  西安大雾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
    李建科 贺皓 王式功 王莹
    2008(3):27-29.
    [摘要](539) [HTML](0) [PDF 13.00 M](708)
    摘要:

    为揭示西安地区大雾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西安地区1961—2005年大雾日数和对应的相对湿度、气温。结果表明:西安大雾最多地区是西安城区,秋冬季是大雾的高发季节;西安城区和户县大雾有明显的减少趋势,长安、蓝田大雾有明显的增加趋势,西安冬季大雾变化最明显;西安大雾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西安大雾变化与相对湿度和气温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

    9  近50年宝鸡暴雨气候特征
    李建芳
    2008(3):30-32.
    [摘要](532) [HTML](0) [PDF 15.13 M](607)
    摘要:

    用宝鸡市1957—2006年11个气象站降水观测资料统计分析,总结宝鸡暴雨的气候分布特征,为暴雨预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①宝鸡暴雨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南多东少,大暴雨在宝鸡出现较少。②暴雨年代际变化呈现少—多—少—多的变化特点,现阶段为明显增多趋势,暴雨以0.28d/10a的速度增多;暴雨日数在2000年以前的年变化不大,之后明显增多。③暴雨出现于4—10月,7月最多,10月最少;大暴雨出现于5—9月,8月最多;暴雨的旬分布具有多峰值特点,7月上旬为最高峰值。④暴雨局地性强,单站暴雨占总数的55.3%。

    10  咸阳高影响天气事件风险评估方法
    罗慧 吴宁强 张雄 李彩莲 石昌民
    2008(3):33-36.
    [摘要](550) [HTML](0) [PDF 17.41 M](640)
    摘要:

    社会公众越来越关注各种高影响天气事件对日常生活各方面的影响。基于模糊数学的方法和思路,把高影响天气事件作为主要的、潜在的气象风险源,以咸阳市为例,分类分析2005-01-01—2007-10-31期间与公众生活关系密切的6类高影响天气事件:高温、热浪、小雨、中雨、大到暴雨和雷暴发生的样本数,综合应用对应当日12121气象信息服务电话拨打次数信息,计算得出各类高影响天气事件发生时的超越概率和风险关注度,对公式进行检验,拟合效果较好。方法可定量判断气象风险源对当地社会公众生产生活的影响力。

    11  基于MapGuide技术的人影WebGIS平台开发
    罗俊颉 樊鹏
    2008(3):36-38.
    [摘要](455) [HTML](0) [PDF 19.02 M](727)
    摘要:

    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适当应用地理信息可以为数据处理、分析、预报决策等提供便利。本文介绍搭建人工影响天气WebGIS平台中采用开源、跨平台的MapGuideOpenSource技术方法的优势,通过组织数据和配准地图等介绍人工影响天气常用数据的地理信息化构造方法。

    12  37mm高炮跳梭子故障的分析与排除
    马官起 冯诗杰 刘芳 王存亮
    2008(3):39-40.
    [摘要](475) [HTML](0) [PDF 19.59 M](761)
    摘要:

    37mm高炮跳梭子故障的分析与排除

    13  陕西省气象远程网络教育培训系统建设及应用
    董长林 胡小宁 徐菱
    2008(3):40-41.
    [摘要](461) [HTML](0) [PDF 20.73 M](656)
    摘要:

    当前,气象部门正在进行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气象科技创新体系、气象人才体系,要求建立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做支撑。为适应陕西省气象部门大规模干部培训需求,在Internet网上利用流媒体技术和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的气象远程网络教育培训系统,开发研制了陕西省级气象远程网络教育培训系统,通过一年多的业务运行,取得较好的效果。

    14  陕西省畜牧业气象服务网站的开发
    李美荣 张明 雷鸣
    2008(3):42-44.
    [摘要](467) [HTML](0) [PDF 21.85 M](619)
    摘要:

    利用Web技术及多层体系结构,使用ASP.NET2.0等关键技术,依托气象信息网络,开发了陕西省畜牧业气象服务网。网站系统创建了三类用户,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用户可在网上浏览并发布陕西省畜牧业气象服务信息,实现畜牧业气象灾害的自动预警,并可通过对全省自动气象站要素的调用,查询雨量报及各站任意时段降雨量及距平百分率。

    15  提高管理水平促进防雷工作健康发展
    杨增军
    2008(3):44-45.
    [摘要](473) [HTML](0) [PDF 22.97 M](612)
    摘要:

    目前社会上还存在着雷电灾害不可防的错误认识,存在着雷电防与不防一个样的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致使人为因素造成的雷电灾害频频发生。气象部门作为防雷减灾的主管机构,如何履行管理职能,优质高效开展防雷技术服务,努力降低雷电灾害事故和损失,是迫切而又现实的问题。

    16  面向“三农”需求着力提升服务能力
    杜军
    2008(3):46-48.
    [摘要](519) [HTML](0) [PDF 24.58 M](572)
    摘要:

    随着陕西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苹果为主导的果业迅速发展成为陕西支柱产业,以苹果产业需求引领的果业气象服务,给气象服务事业的拓展开辟了新的服务领域。经济作物气象服务台主要承担果业、设施农业、中草药、畜牧业、农村综合信息、气候资源区划等任务。

    17  气象科技服务财务监管有关问题思考
    乐博琴
    2008(3):49-50.
    [摘要](486) [HTML](0) [PDF 25.62 M](604)
    摘要:

    气象科技服务是气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事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财力支持角度讲,经过多年的发展,气象科技服务为气象事业改革与发展提供的支持已相当可观,已经与国家财政支持、地方财政支持一道形成“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然而,由于各气象科技服务实体业务具有事业单位性质,运营又具有企业单位的性质。职工管理实行事业单位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财务管理实行的是不规范的企业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给气象科技服务财务管理带来诸多困难和问题。如气象科技服务投入渠道不畅,缺乏自我积累,发展后劲不足;缺乏成本核算,管理水平难以提高;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管,容易滋生腐败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气象科技服务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