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0卷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榆林黄河流域枣树虫害发生与气候因子的分析
    陈焕武 屈志成
    2009(3).
    [摘要](459) [HTML](0) [PDF 604.22 K](1008)
    摘要:

    陕西是全国红枣五大产区之一,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红枣生产、加工基地,榆林是陕西红枣主产区,主要分布在黄河沿岸的清涧、绥德、神木、吴堡、佳县等县。

    2  中尺度对流系统引发的致灾雷电过程分析
    王仲文 孟妙志
    2009(3):1-5.
    [摘要](531) [HTML](0) [PDF 6.13 M](983)
    摘要:

    为了不断提高雷电预报预警业务水平,对陕西2007-08-08—09大暴雨强雷电天气过程,分别分析闪电定位仪资料、环流背景、环境场的不稳定度、FY-2C卫星云图特征等,结果表明:生命史为10h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导致大暴雨和强雷电的产生;MCS发生发展期,是产生高密度大强度雷暴的主要时段;雷灾事故发生在雷电高密度区、雷电高频次时期。地面冷锋是强雷暴天气的触发机制。提出雷电预警的着眼点。

    3  T213数值预报产品在西安市汛期分县分级降水预报中的释用
    高维英 李光 宁海文
    2009(3):5-7.
    [摘要](551) [HTML](0) [PDF 1.78 M](1005)
    摘要: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下发的T213数值预报产品与同期西安地区7区县汛期(5—10月)降水资料,采用逐步回归统计方法进行解释应用分析,建立西安各区县汛期两重MOS双重判据的分区县分量级降水预报方程,以提高西安地区汛期降水天气的客观预报水平。经2005—2007年汛期使用,具有较好的预报效果。

    4  一次沙尘暴过程的数值模拟和层结条件分析
    王锐 严东 施健康
    2009(3):8-11.
    [摘要](560) [HTML](0) [PDF 3.49 M](1137)
    摘要:

    层结条件是沙尘暴形成的重要因素。利用非静力MM5V3模式对2004年3月26—28日主要发生在内蒙古中部偏北地区的强沙尘暴天气数值模拟,并利用模式结果对沙尘暴爆发的层结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混合层能够反映我国内蒙古地区沙尘暴爆发时的大气层结特征,其形成是本次沙尘暴产生的重要原因。蒙古气旋冷锋是本次沙尘暴天气形成的触发条件之一。

    5  榆林一次初夏低温冻害的天气学诊断分析
    刘慧敏 张淑敏 田红卫
    2009(3):12-15.
    [摘要](974) [HTML](0) [PDF 3.49 M](1033)
    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分析2008年5月30日发生在陕西省榆林市一次强低温冻害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榆林初夏罕见低温冻害是全球变暖背景下的一次极端气候事件,使玉米等农作物幼苗受冻严重;地面冷高压在夜间控制榆林市,高空强冷平流与晴空辐射降温叠加,增大地面降温幅度,是形成低温冻害的主要原因;降温过程自西北向东南从长城沿线开始蔓延到黄河沿线,长城沿线的冻害最严重;地面降温出现在高空降温之后,降温幅度大于700hPa高空24h变温。

    6  陕西省50年连阴雪气候概况及特征分析
    王川 徐勇
    2009(3):16-19.
    [摘要](627) [HTML](0) [PDF 2.12 M](1043)
    摘要:

    利用陕西省1955—2005年96站50a的信息化资料,依据陕西连阴雪定义及等级标准,建立了陕西省连阴雪气候特征分布数据资料库,为进一步研究连阴雪的天气气候特征打下基础,为提高连阴雪天气的预报服务能力提供预报思路和依据。陕西省连阴雪气候概况和时空分布特征为:偏北偏南测站连阴雪过程少,中部较多;连阴雪多发区为陕北南部和关中西北部及商洛地区,陕南中南部最少;全省年出现区域性连阴雪1~4次,集中在12-3月;1955-2007年无全省强连阴雪过程。2008年1月10-21日出现1955年以来全省唯一一次强连阴雪过程。

    7  渭河2005年9—10月暴雨洪水特性分析
    党宪军
    2009(3):19-22.
    [摘要](685) [HTML](0) [PDF 2.84 M](945)
    摘要:

    2005年9月下旬渭河流域发生了长历时、大面积、高强度降雨,致渭河干流及支流涨水,多处出现超警戒洪水。通过对该次暴雨洪水特性分析,发现形成这次洪水的暴雨中心和洪水形成均在中下游地区,暴雨中心移动方向与洪水走向一致也是形成这次洪水的基本原因。

    8  动力气候模式降水预测能力初步评估
    张文静 方建刚
    2009(3):23-24.
    [摘要](448) [HTML](0) [PDF 1.16 M](1078)
    摘要:

    利用1982—2002年陕西省94个气象观测站逐月降水实况资料、国家气候中心制作的月动力延伸预测模式集合预报500hPa高度场资料,降尺度内插出94个站点月降水预测值,采用预报评分法(P)和距平符号异同评分法对内插预测结果检验。结果表明:预报评分法(P)评价结果较距平符号异同评分法评价结果整体偏高,二者在评分趋势上基本相同,尤其体现在降水较少的月份。

    9  陕西省地面月气候资料省级质量控制方法
    张红娟 陈高峰 田红卫
    2009(3):25-28.
    [摘要](673) [HTML](0) [PDF 5.71 M](1047)
    摘要:

    陕西省地面月气候资料作为历史资料在陕西省气象档案馆永久保存,其省级质量控制方法融合了自动控制技术和人机交互式应用技术,对疑误资料进行详细的人工分析、判断与修正。介绍了陕西省质量控制技术以及质量控制信息、质量控制结果。

    10  用三种干旱指数对比分析春季干旱等级
    董亚龙 周晓丽
    2009(3):28-30.
    [摘要](546) [HTML](0) [PDF 2.35 M](1070)
    摘要:

    用铜川、耀州区和宜君县气象站2007年4—6月和2008年5月土壤墒情和降水量观测资料,对比分析降水量距平百分率、相对湿润度和土壤相对湿度指数在确定春季干旱等级时的差异,发现3种干旱指数在确定季度时间尺度干旱等级时,结论基本一致,但月时间尺度干旱等级的确定,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和相对湿润度结论相差不大,土壤相对湿度指数滞后比较明显。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和相对湿润度干旱指数比较适合确定气候干旱,土壤相对湿度指数适合确定农业干旱。

    11  酸雨观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吕娟 乔中丰
    2009(3):31-32.
    [摘要](504) [HTML](0) [PDF 1.58 M](1015)
    摘要:

    配制标准缓冲溶液的药品要保证正规厂家生产、包装完好、标识清晰。除按照规范要求配制外,也可按照药品说明书配制。以上海雷磁pH缓冲剂为例,剪开包装袋,将药品倒入250ml容量瓶中,以少量纯水冲洗包装袋内表面,将袋中残余试剂洗入容量瓶中(重复3~4次),向容量瓶中缓慢加注纯水至刻度线。盖上容量瓶塞,用一只手托住容量瓶体,另一只手的食指按住瓶塞,大拇指和中指握住瓶颈的上半部,双手摇动容量瓶并上下倒置5~10次(0.5h重复一次,2h融化完),使溶液混合均匀,即完成配制。可在测完酸雨后,利用校准好的pH计测量所配标准缓冲溶液的pH值,以保证其与标准值的误差在0.1范围以内。最后将配制好的标准缓冲溶液转移到洗净的试剂瓶中,贴好标签。

    12  陕西省地面气象资料A文件质量评估
    曾英 陈高峰 田红卫
    2009(3):32-34.
    [摘要](417) [HTML](0) [PDF 1.56 M](888)
    摘要:

    陕西气象档案馆现存的1956—2003年地面气象信息资料均为人工信息化A0(A1)、A6(A7)格式文件。随着自动气象站的大规模建设,2004年,现行的A格式文件替代了A0格式文件。A文件是增加了自动观测方式位、依据2003年11月编定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进行了补充修改、涵盖了地面气象月报表全部内容的最新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格式。由于历史地面信息资料时间跨度大,期间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也做过多次修改,数据格式(特别是信息化数据格式)变动非常大,参与人员众多,给地面资料的质量带来影响。对地面气象信息资料的评估,为其他各类资料的信息化工作提供参考,进一步提高信息化质量;使数据集的用户了解各个评估要素疑误发生的频次、疑误的时间分布,以客观定量地使用数据集;了解地面历史资料整体质量状况、疑误数据类别和原因,避免类似错情再次发生,为确定进一步质量控制的重点和方法、为数据集制作的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13  科技论文插图中字号换算关系及应用
    宋静 田敬生
    2009(3):36-37.
    [摘要](479) [HTML](0) [PDF 1.71 M](982)
    摘要:

    给出字号与点(p)、mm、英寸、像素的换算关系,举例说明插图中等值线标记大小的设置方法,并指出采用多软件组合方法为插图的纵、横坐标标目植字,能确保插图植字与正文字体一致。

    14  气象影视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林荣惠
    2009(3):38-40.
    [摘要](468) [HTML](0) [PDF 1.62 M](932)
    摘要:

    通过气象影视产业的经营现状,对气象影视发展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性地分析,并针对当前影视传播媒体的发展趋势,提出气象影视产业今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15  加强气象科研工作的对策建议
    屈振江
    2009(3):40-42.
    [摘要](485) [HTML](0) [PDF 1.72 M](876)
    摘要: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公益事业,科学技术是气象事业发展最强劲的动力\[1]。多年来气象部门坚持以业务实际需求为导向,依托气象业务监测网络、计算资源和成果转化平台,取得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并且通过及时有效的应用转化科研成果,在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确保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3]。然而,随着国家和地方对气象工作日益重视,气象科研经费投入逐年增长,科研项目不断增加,气象科技成果开发过程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4]。

    16  气象行政执法调查取证的要求和方式
    王维刚
    2009(3):43-45.
    [摘要](488) [HTML](0) [PDF 1.65 M](928)
    摘要:

    调查取证是气象行政执法的一个基础而且重要的环节,收集的证据是否具有证明效力,应当以是否符合证据“三性”即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为判断标准。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等规定的证据规则对气象行政执法提出的要求,必须在取证过程中严格遵循,因此,气象行政执法取证的方法和技巧都应围绕证据规则和证据“三性”进行。

    17  浅谈短信气象服务发展
    王云 李强
    2009(3):46-47.
    [摘要](472) [HTML](0) [PDF 1.08 M](882)
    摘要: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各种极端灾害天气频发,气象短信凭借覆盖范围广、受众率高、发布及时便捷的特点,成为气象信息发布的主要渠道之一,为防灾减灾工作起到重要作用。陕西短信气象服务不断拓展,气象短信用户数量大幅增加,在发展过程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18  抓住机遇加快陕西省气象培训现代化建设
    董长林 胡小宁 王建萍 徐菱
    2009(3):47-48.
    [摘要](493) [HTML](0) [PDF 1.71 M](989)
    摘要:

    培训工作是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各领域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陕西气象培训机构在良好环境支撑下,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紧紧围绕气象部门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不断创新培训模式,努力提升培训能力,为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地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19  气象部门推行公务卡改革实践与账务处理
    于洪 郗毓秀
    2009(3):49-50.
    [摘要](532) [HTML](0) [PDF 1.16 M](902)
    摘要:

    公务卡作为一种便捷、透明、高效的现代支付结算工具,对于规范现金使用,加强财务管理有着积极意义。公务卡是指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建立公务卡制度是进一步提升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是提高财务透明度的内在要求,也是从源头防治腐败和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的重要举措。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