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0卷第4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陕西气象》网站征集精品文献
    林杨,乔旭霞
    2010(4).
    [摘要](583) [HTML](0) [PDF 561.19 K](708)
    摘要:

    为了进一步方便全省气象部门职工,尤其是基层人员查阅文献,陕西气象编辑部在《陕西气象》网
    站专门开辟了“精品文献”栏目,集结《陕西气象》编委及局内科技人员提供的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
    论文,以飨读者。

    2  渭河下游一次强降水过程自动站资料分析
    肖湘卉,谢在发,王旭仙,武麦凤,吕俊杰
    2010(4):1-4.
    [摘要](651) [HTML](0) [PDF 3.29 M](1093)
    摘要:

    应用2009年陕西省雷电监测数据与发生的雷电灾害事例,对雷电分布特征和雷电灾害特
    征进行分析,发现2009年陕西省雷电天气较往年具有“开始早,结束晚”的特征,全年发生雷电
    灾害事故14起,较往年明显减少。为更好地做好防雷减灾工作,提出应对措施

    3  2009年陕西省雷电分布与雷电灾害特征
    王洁,张媛,李润强,高菊
    2010(4):4-8.
    [摘要](557) [HTML](0) [PDF 3.76 M](1062)
    摘要:

    应用2009年陕西省雷电监测数据与发生的雷电灾害事例,对雷电分布特征和雷电灾害特
    征进行分析,发现2009年陕西省雷电天气较往年具有“开始早,结束晚”的特征,全年发生雷电
    灾害事故14起,较往年明显减少。为更好地做好防雷减灾工作,提出应对措施。

    4  汉中气候生产潜力的估算及其分布
    张小峰,史平,王欣
    2010(4):8-10.
    [摘要](601) [HTML](0) [PDF 1.67 M](1252)
    摘要:

    利用汉中市11个气象站点1959-2008年逐年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资料,应用Miami
    模型、Thornthwaite模型估算了温度气候生产潜力(Tspt)、降水气候生产潜力(Tspr)和蒸散量气候生产潜力(Tspv)。结果表明:汉中市热量条件较好,大部分地区水分是限制作物产量的主要因
    素;Tspt、Tspr对应的粮食作物的经济产量较高,Tspv对应的粮食作物的经济产量与实际粮食产量相
    对较接近,未来粮食增产的主要途径是提高温度和水分的利用率。北部山区、南部山区和平川各
    区特点明显,可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布局提供参考

    5  汉中市一次连续空气污染过程的气象条件分析
    杨睿敏,张小峰,苏俊辉,杨利霞
    2010(4):11-14.
    [摘要](639) [HTML](0) [PDF 2.57 M](1059)
    摘要:

    利用汉中市环境监测站提供的空气污染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对2007年12月17—26日汉
    中市城区连续空气污染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受高脊影响或平直西风气流控制,大气层
    结稳定,不利污染物垂直扩散;地面处于弱高压底部或均压场中,水平风速较小,不利污染物的
    水平扩散;近地层逆温更易造成地面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指数的变化与风速、气温日较差密切相
    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9、0.85。

    6  基于SEBAL模型在城市地表通量反演的应用
    田鹏飞,沈润
    2010(4):14-17.
    [摘要](629) [HTML](0) [PDF 2.38 M](960)
    摘要:

    利用ETM+及少量地面观测数据,基于SEBAL模型,反演了武汉市2002年7月22日
    的显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研究结果表明:显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分布与下垫面类型分布相对应,其
    中城镇、工矿下垫面以显热交换为主,草地、林地、水体等下垫面以潜热交换为主;显热通量和
    潜热通量的分布能够清晰指示城市热岛分布状况,适当增加城区中绿地和水体,可增大潜热通量,
    减缓城市热岛效应。

    7  陕西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相对湿度差异分析
    曾英1,陈高峰1,任芝花2,张红娟1
    2010(4):18-21.
    [摘要](581) [HTML](0) [PDF 2.47 M](935)
    摘要:

    利用陕西省97个地面自动气象站和人工站相对湿度观测数据,研究人工观测与自动观测
    相对湿度对比差值的大小,对比差值的日、月变化规律以及与所在气候区域的关系,同时研究影
    响对比差值大小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自动观测比人工观测的日平均相对湿度平均偏低2.28%,
    对比差值的标准差为3.07%,自动站与人工站对比差值地域差异不明显,但存在日、月际变化;观
    测时间不一致并不是造成自动站与人工站日、月平均值差异的主要原因,其大小主要与相对湿度
    大小有关。7.5%的自动站月平均相对湿度有与历史长序列月平均值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8  2008年1月10—14日陕西区域暴雪成因分析
    吴昊1,袁媛2
    2010(4):21-23.
    [摘要](656) [HTML](0) [PDF 2.58 M](745)
    摘要:

    利用NCEP1°×1°的6h再分析资料及FY-2C卫星牠BB资料对2008年1月10—14日陕西
    区域暴雪过程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受贝加尔湖冷空气南下和南支槽前西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陕
    西省出现了这次降雪过程;850hPa的水汽主要从副高的西侧经西太平洋和南海从贵州、四川、重
    庆进入陕西;暴雪发生前大气低层积累了大量的不稳定能量,有利于暴雪的发生发展;暴雪发生
    期间不断有云团从青藏高原东移进入陕西境内。

    9  陕西省2009年气候影响评
    王娜,田武文,雷向杰,蔡新玲,毛明策
    2010(4):24-27.
    [摘要](625) [HTML](0) [PDF 2.16 M](1164)
    摘要:

    2009年陕西年平均气温全省大部偏高,年降水总量大部偏多,年日照时数大部偏少。2008
    年11月至2009年2月遭遇30a一遇严重干旱,冬春连旱长达97d。11月9—16日出现历史罕见
    暴雪和强降温灾害性天气过程,全省平均过程降水量超过历年同期极值,陕北为60a一遇,部分
    地区百年一遇。2009年气象及其衍生灾害造成40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646亿元。

    10  L波段与59701探测系统同步资料对比分析
    张聪娥,陈建基,傅海涛
    2010(4):28-31.
    [摘要](701) [HTML](0) [PDF 2.28 M](1071)
    摘要:

    选用安康2005年11月(59个时次)同步观测资料,利用统计学原理,对L波段探测系
    统和59-701探测系统等压面各要素的测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套系统的高度、温度探
    测值比较接近,但L波段探测系统的高度、温度离散度小于59-701探测系统,其高度、温度测值
    波动小,稳定性好,测量精度高,探测数据准确、可靠;L波段探测系统的相对湿度测值低于59
    -701探测系统,且两者测值相差较大,L波段探空仪湿度传感器灵敏度高,采样速度快,但相对
    湿度测值离散度较大,和59型探空仪相比,其相对湿度测值稳定性较差。

    11  佛坪站址迁移对气象要素均一性的影响
    张红娟,李亚丽,曾英
    2010(4):32-34.
    [摘要](900) [HTML](0) [PDF 1.76 M](884)
    摘要:
    12  人工站与自动站测墒差异及原因分析
    董亚龙
    2010(4):34-36.
    [摘要](790) [HTML](0) [PDF 1.94 M](1047)
    摘要:

    用铜川气象站2008年9月—2009年8月人工测墒结果和河南产GStar-Ⅰ自动土壤水分
    探测仪测定结果对比分析,发现人工测墒与自动测墒结果各层次在秋季表现为正差值,春季正负
    差值均有,规律不明显,夏季表现为负差值,平均绝对差值在15%~20%之间;秋季0~20cm差
    值比较接近,40~50cm差值有增加趋势,夏季差值随深度有减小趋势;人工与自动测墒差值绝对
    值在0%~20%之间概率为54%~66%,>30%概率在11%~14%。应重视自动测墒仪器的校对、
    订正,为干旱服务提供更科学的基础数据。

    13  加强新时期气象部门财务管理与监督的思考
    米天明
    2010(4):37-41.
    [摘要](608) [HTML](0) [PDF 2.62 M](1010)
    摘要:

    加强新时期气象部门财务管理与监督的思考

    14  网络探测在陕西气象部门的应用
    燕东渭1,杨艳2,黄增林2,杨家锋2
    2010(4):41-42.
    [摘要](538) [HTML](0) [PDF 1.12 M](1036)
    摘要:

    网络探测在陕西气象部门的应用

    15  榆林枣树锈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
    陈焕武1,屈志成2,徐钰3
    2010(4):43-44.
    [摘要](636) [HTML](0) [PDF 1.12 M](1095)
    摘要:

    在枣树生态观测中,观察和分析发生枣锈病的气象条件和栽培方式方法,发现枣锈病的
    发生与温度、降水、湿度、栽植密度及间种作物等关系密切,关键因素是7、8月的降雨。连阴雨
    出现越早、雨量越多发病严重;相反,干旱少雨年份病轻,甚至无病。低洼、水浇地枣园,发病
    严重;山坡、山头枣林,通风透光,湿度小,发病较轻或不发病。

    16  县局测报管理点滴谈
    雷春丽
    2010(4):45-46.
    [摘要](599) [HTML](0) [PDF 1.15 M](891)
    摘要:
    17  自动站地温采集干扰故障分析与解决
    李成伟,李崇福,黄增林
    2010(4):46-48.
    [摘要](583) [HTML](0) [PDF 1.62 M](991)
    摘要:
    18  陕西省气象部门新增正研级气象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人员业绩介绍
    刘海英
    2010(4):48-50.
    [摘要](705) [HTML](0) [PDF 1.36 M](744)
    摘要: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