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利用统计方法,对比分析青藏高原东北侧甘肃、陕西、宁夏和青海四省区1961—2008年的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及地形影响。结果表明:本地区暴雨年频次变化存在3a和6a两个显著周期;暴雨的空间分布具有“三高两低” 的特征,地理分布受地形影响明显,多暴雨区域均发生在迎风坡及河川喇叭口辐合地带;年度内的第一场较大范围的区域性暴雨较早出现时对该年度暴雨偏多有一定指示意义,即当年内首场暴雨落区偏北或偏西时,预示着该年度暴雨的落区会出现相对偏北或偏西分布;相关结论和规律能为人们趋利避害、防洪减灾提供一定借鉴。
摘要:利用NCEP1°×1°的6h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延安地区盛夏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发生时,延安地区上空高层反气旋性涡度,低层气旋性涡度及700hPa以上强烈的上升运动为该地区持续性强降水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暴雨前期700hPa水汽一部分沿副高外围从南海进入陕西境内,另一部分来自孟加拉湾;暴雨后期延安地区水汽一部分来自孟加拉湾,另一部分来自台风苏力外围的偏东气流。等θse线密集区集中在延安附近,是不稳定能量集中的区域,为延安地区出现强降水提供了充足的能量。
摘 要:介绍了西安地区空气质量预报业务系统WRF-CMAQ 及其预报产品, 该系统主要包括:气象模式WRF (WeatherResearch & Forecasting Model)、稀疏矩阵排放源模式SMOKE(SparseMatrixOperatorKernelEmissions)以及公用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式CAMQ (CommunityMultiscaleAirQualityModel)。初步检验表明:系统的预报结果处于合理范围,24h内对PM2.5和PM10的逐小时模拟质量浓度与实况的相关系数达到0.6以上,能够满足业务需求。
摘 要:利用2007—2011年西安泾河探空站逐日07、19时探空资料和同时期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资料,分析西安边界层逆温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空气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安一年四季都有逆温出现,冬季逆温最多,夏季最少,早晨多于晚上;逆温强度在0.7~1.5 ℃/100m,冬季逆温强度最大,夏季最小;晚上逆温强度大于早晨;中等强度逆温最多;冬季的逆温层厚度最大,夏季最小, 早晨的逆温层厚度均明显高于晚上; 造成西安市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PM10,其次为SO2,再次为NO2;有逆温时的空气污染物月质量浓度值均高于无逆温时,主要污染物PM10的月质量浓度的变化与逆温厚度、强度成正比,呈现出冬半年高夏半年低的变化趋势,在逆温厚度最厚、强度最强的月份中,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值也最大。逆温层是影响西安地区空气质量的主要气象因子之一。
摘 要:利用西安市市政部门2007—2012年城市内涝资料及相应时段西安城区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雨资料,对西安城区17例内涝过程进行了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对58个内涝点内涝进行了内涝等级划分并研究了积水深度与降雨强度的关系,建立了部分内涝点积水深度与降雨量方程。结果表明:西安城市内涝点空间分布较为均匀;内涝发生频率最高为41%,最低为18%;7—8月为城市内涝发生高峰期,占年内涝总次数的70%;07:00—08:00、15:00—16:00 为城市内涝日变化中两个明显的高峰时段;城市内涝按积水深度划分为微风险、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四个等级,其中中风险等级内涝占西安总内涝次数的45%;短时强降水是造成城市积涝的
主要原因,1h和3h降雨量是积水深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摘 要:利用陕西陕南地区25县(区)1950—2000年51a有关冰雹灾害的观测记录资料,对陕南地区冰雹发生的时间、空间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陕南地区冰雹年际变化大,并且具有很强的季节性,一般出现在4—8月,最多出现在5、6月;陕南地区冰雹多发区大多位于商洛市和汉中市部分县区,山区多于谷地。为了避免和减少冰雹,气象部门在冰雹高发期要加强监测,及时预报,并采取相关措施减灾避灾,如人工防雹,改变下垫面等。
摘 要:通过对宝鸡市猕猴桃气候适宜性区划的研究,充分挖掘猕猴桃生长的气候资源优势,为宝鸡市猕猴桃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宝鸡市11个气象站1981—2010年观测资料及130个区域自动站2007—2010 年气温、降水资料,进行猕猴桃生态气候适应性分析,确定区划指标;采取模糊数学方法建立指标隶属函数进行分区。利用GIS技术,在实现区划指标空间化基础上,完成了宝鸡市猕猴桃气候适宜性区划并制作出区划图。
摘 要:利用广西河池市2000—2011年旱灾、涝灾、风雹灾三种农业气象灾害受灾面积和农业总产值资料,采用线性分析方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河池市近12a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变化趋势来看,旱灾和涝灾呈现增加趋势,风雹灾呈减小趋势。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得出:各灾种影响河池农业生产总值的权重:旱灾>涝灾>风雹灾。合理客观的对各种灾害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工作的综合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摘 要: 《陕西气象》来稿中有许多涉及气象观测、设备维护、计算机应用等经验交流类文章,作者大多在基层工作或初学写作。由于经验不足,稿件多有不规范现象。因此总结此类文章写作、投稿、修改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帮助作者提高写作水平和稿件录用率。
摘 要:简要介绍了“陕西省历史高空气象观测记录表数字化处理” 工作的内容、成果,并对成果数据集、文件结构进行了简要介绍,旨在使资料管理者和使用者及时了解气象档案数据结构,提高资料检索能力和资料使用效率;最后指出了本次数字化资料存在的问题,以供使用者参考和后续资料整编修正。
摘 要:简要介绍了大数据的概念和特征,以及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变革方式,通过案例引述,从数据采集、数据存取、数据挖掘和信息发布等方面探讨了大数据时代气象数据分析应用的新趋势,提出了应对思路和方法。
摘 要:对于气象执法来说,怎样实现取证的合法、客观、全面、及时,是确保气象行政执法合法、有效的基础性工作。立足于气象执法实际,对当前气象行政执法取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剖析,提出气象行政执法取证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可操作的对策性建议。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西安市未央路102-1号
邮编:710016 传真:
电话:029-86163551 E-mail:sxqxbjb029@163.com
版权所有:陕西气象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