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0卷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陕南玉米涝渍灾害指标构建与风险区划
    柏秦凤 贺文丽 梁轶
    2019(3):1-8.
    [摘要](573) [HTML](0) [PDF 1.21 M](742)
    摘要:
    为了陕南玉米种植的合理布局和涝渍灾害的有效防御,利用陕南28县(区)近40年气象资料、灾情资料以及陕南地理信息数据和玉米产量、面积数据,采用历史灾情反演结合专家评估的方法,建立陕南玉米涝渍灾害指标体系,并通过典型玉米涝渍灾害个例对指标进行验证。基于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形成的基本原理,分析了陕南玉米涝渍灾害形成的气候危险性、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建立陕南玉米涝渍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并进行风险区划。结果显示,用暴雨日数(D1)、暴雨过程降水总量(D2)、8月下旬—10月上旬连阴雨日数(D3)划分陕南玉米涝渍灾害等级的指标分别为:轻度涝灾,1≤D1≤2、50<D2≤100、7≤D3<9;中度涝灾,3≤D1≤4、100<D2≤150、9≤D3<11;重度涝灾,5≤D1、150<D2、11≤D3。陕南玉米涝渍灾害发生的时空特征大致为:7—8月为频发期,近70%的灾害发生于该时段;苗期至穗期(6—8月)以洪水和涝害为主;灌浆成熟期(9—10月)多渍害。涝渍灾害综合风险重度区域主要分布在汉江南部的镇巴等6县及洛南,中度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汉江及丹江流域大部分县(区),轻度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秦岭南部和巴山北部海拔较高的部分县。
    2  超强台风“Saomai”的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
    李超 沈菲菲 许冬梅 束艾青 王琛 康彦
    2019(3):8-17.
    [摘要](910) [HTML](0) [PDF 7.17 M](813)
    摘要:
    利用美国NCEP/NCAR全球预报系统的GFS资料以及中尺度非静力模式WRF,针对超强台风“Saomai”进行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模拟区域采用单层网格,分辨率为5 km。研究结果表明,高分辨率数值模拟较好地再现了台风“Saomai”的发展演变过程及登陆情况。模拟的台风路径与实况较为吻合,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同时,模式对台风“Saomai”的环流场结构和台风登陆期间的累积降水分布特征也取得了较好的模拟效果。进一步通过850 hPa涡度、相对螺旋度、水汽通量等对台风“Saomai”发展演变及登陆期间引起的暴雨开展模拟诊断,结果表明:在模拟时间段内,涡度和相对螺旋度的强中心与暴雨区中心有较好对应,水汽通量对降水趋势有较好的指示,上述诊断物理量的演变与降水的时空变化较为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指示意义。
    3  河南省两次不同季节暴雪过程的对比分析
    胡燕平 单铁良 武威
    2019(3):18-24.
    [摘要](545) [HTML](0) [PDF 1.33 M](683)
    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秋末(11月22—23日)和冬末(2017年2月21—22日)河南省两次区域性暴雪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暴雪过程均出现在中高空西南或偏南气流、地面及近地层东北或偏北气流的有利形势下,是河南省典型的暴雪形势。(2)前者冷空气强,冷垫深厚,副冷锋对降雪的加强起到主要作用;后者冷空气较弱,冷垫浅薄,西路冷空气的补充为降雪的形成与加强起到重要作用。(3)持续的锋生使降雪增大,前者锋生和动力作用比后者更强,水汽输送和水汽辐合集中在中上层,后者集中在中低层,水汽条件更充沛。(4)两次暴雪过程均产生在低层冷平流和中高层暖平流相叠置的区域,均为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后者的条件性对称不稳定较前者更显著。(5)前者整层气温均在0 ℃以下,降水相态为纯雪;后者中层出现暖层,有一个雨转雪的过程,影响了积雪深度。
    4  菏泽市最高和最低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孔刘备
    2019(3):25-30.
    [摘要](724) [HTML](0) [PDF 743.25 K](755)
    摘要:
    利用菏泽1998—2017年20 a逐日平均气温和最高、最低气温数据,统计分析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月、旬变化特征,以每2 ℃为一个区间,按月统计分析逐日最高、最低气温以及当日与翌日最高、最低气温的变幅在各区间的样本及出现频率。结果表明:夏、冬季日最高、最低气温及气温日较差分布区间跨度小,气温变化较稳定;春、秋季日最高、最低气温及气温日较差分布区间跨度大,气温变化不稳定。各月最高、最低气温及气温日较差出现频率在均值附近最大,随后向两侧递减;近年冬季有缩短的倾向,严寒天气减少,夏季酷暑天气增多;春季到夏季、秋季到冬季各有两次气温快速升降期。
    5  2017年早春濮阳市一次冰雹过程诊断分析
    王春玲 崔力 杜丽娅 刘伟 王聪
    2019(3):30-34.
    [摘要](604) [HTML](0) [PDF 1.15 M](786)
    摘要:
    利用常规地面、高空气象资料,郑州站探空订正资料,濮阳气象站实况资料,濮阳和郑州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等,对2017年4月13日下午发生在濮阳市的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本次强对流天气是在中低层低槽东移,地面辐合线南压等大尺度系统影响下产生的;冰雹发生在低空西南暖湿气流大风速带左侧边缘、高空80 m/s偏西风急流核出口区左侧、地面辐合线附近。(2)强对流发生前,华北地区850 hPa为暖温度脊,500 hPa为冷温度槽,形成有利于强对流天气发生的不稳定层结;850、700 hPa干湿区错位叠加及露点锋的存在,说明低层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干湿分布极不均匀。(3)郑州站探空订正资料显示,中等以上强度的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强对流风暴的组织发展,深层的垂直风切变构成了冰雹产生的有利环境条件。(4)多普勒雷达组合反射率因子图上对流单体中心强度达65 dBz,有超级单体生成;剖面图上有弱回波区、回波悬垂出现;速度图上有低空和超低空急流、27 m/s的风速大值区及低层径向辐合、弱中气旋等;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达63 kg/m2,最大回波顶高13 km以上。
    6  2017年5月太白山“驴友”伤亡事件天气条件分析
    雷向杰 韩婷 李亚丽 雷杨娜
    2019(3):35-40.
    [摘要](597) [HTML](0) [PDF 1.70 M](786)
    摘要:
    2017年“五一”假期30多位“驴友”(户外旅游爱好者)在穿越“熬太线”(指纵贯鳌山—太白山这段秦岭主脉的穿越线路)时遭遇暴雪降温天气,导致3人遇难,2人受伤。利用太白山区域内13个自动气象站2017年5月1—7日气温、降水、湿度、风、气压等监测数据和太白、眉县气象站高山积雪观测记录,分析事件前后太白山的天气条件,探讨造成“驴友”伤亡事件的主要原因,为旅游管理部门和游客了解太白山独特的天气气候特点,正确评估“鳌太线”穿越等太白山高山区旅游的风险,最大可能地减少旅游意外伤亡事故提供参考。
    7  NAT技术在共享视频的典型应用
    燕东渭
    2019(3):40-42.
    [摘要](506) [HTML](0) [PDF 444.81 K](670)
    摘要:
    介绍了在不添加硬件设备,不进行软件开发的情况下,仅运用NAT技术,基于公网实现跨部门实时视频流共享的技术思路。实施后经过测试,达到预期效果,可为类似应用提供参考。
    8  青岛上合峰会期间延伸期气候趋势预测与检验
    李德萍 张凯静 耿敏 郭丽娜 张璐
    2019(3):43-48.
    [摘要](607) [HTML](0) [PDF 1.07 M](731)
    摘要:
    利用青岛1961—2017年5—6月逐日降水量、平均气温和大雾等气象资料,采用年代际气候背景分析、相似分析结合数值模式客观预报方法,于2018年5月制作了上合青岛峰会期间包括月尺度在内的延伸期气候趋势预测。主要预测结论为:5月中旬至6月上旬降水偏多,延伸期(主要时段6月上旬)降水正常略少;气温正常略高。根据中国气象局印发的《月、季气候预测质量检验业务规定》检验,降水延伸期气候趋势预测评分为67~100分。峰会期间天气过程预测采用韵律法,对开幕式日(6月9日)前后有一次冷空气或降水过程的预报把握较好,为决策气象服务争取了主动。对大雾趋势预测也进行了尝试,采用统计分析、环流形势分析与海雾数值模式预报相结合方法,对10 d内预测较准确;对延伸期(6月上旬)趋势预测出现偏差。
    9  GrADS网络交互绘图技术及应用
    赵奎锋
    2019(3):48-50.
    [摘要](594) [HTML](0) [PDF 434.26 K](769)
    摘要:
    GrADS(grid analysis and display system,格点分析和显示系统)是国内外气象界通用的标准图形环境之一,具有操作简单、功能强大、显示快速、出图类型多样化、图形美观等特点。气象服务工作中经常需要实时绘制气象要素分布图。利用Python CGI交互技术,在网络环境中,查询全国综合气象信息的站点数据,通过在线订正处理后,对离散数据进行格点化转换,在网页CGI(common gate interface,公共网关接口)控制绘图参数,叠加SHP格式的地质灾害、江河、行政区域等地图文件,输出适用于气象服务的图形文件。交互条件下绘图既可以对奇异数据进行识别处理,又能根据需求叠加气象防灾减灾所需的地理信息,同时又能简便选择数据的时段,极大方便了业务人员处理数据。
    10  如何在行政许可制度下做好国家气象台站迁建
    李文高
    2019(3):51-53.
    [摘要](568) [HTML](0) [PDF 459.51 K](724)
    摘要:
    针对《气象台站迁建行政许可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令第30号)的实施,梳理行政许可下国家气象台站迁建申报要求,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为提高气象台站迁建审批时效,落实迁建土地、经费以及后续环境保护提拱参考。
    11  新一轮机构改革背景下基层气象服务转型发展对策
    齐军岐 何熙祥 李博
    2019(3):53-55.
    [摘要](579) [HTML](0) [PDF 444.76 K](708)
    摘要:
    以新一轮机构改革为背景,重点围绕应急管理与综合防灾减灾、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三大领域,分析了基层气象服务的现状、问题和需求,初步提出基层气象服务转型发展的对策,为促进基层气象服务现代化提供决策参考。
    12  基于MODIS数据的博州植被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
    石玉 肖继东 李聪 曹孟磊
    2019(3):56-59.
    [摘要](588) [HTML](0) [PDF 657.84 K](693)
    摘要:
    基于2006—2017年MODIS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lized different vegetation index,NDVI)数据,采用像元尺度的回归分析方法,对博州地区NDVI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并结合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参考统计年鉴的载畜量数据综合分析引起博州地区NDVI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2006—2017年博州地区的植被尤其是草地植被以退化为主,其退化原因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
    13  阜阳市地闪活动规律与灾害风险区划
    赵居双 李亚琴 李紫玉 厉从明
    2019(3):59-62.
    [摘要](567) [HTML](0) [PDF 826.01 K](708)
    摘要:
    利用2010—2017年闪电定位资料,分析了阜阳地闪的活动特征;利用雷电致灾因子的空间分布叠置来表征风险大小,对阜阳市雷电灾害风险进行了区划。结果表明:阜阳市地闪中负地闪占96%,正地闪占4%;负地闪的平均强度为39.38 kA,正地闪为55.74 kA;地闪总数的年际变化呈明显减少趋势,正负地闪占年地闪总数的比例年际变化较大,正地闪比例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一年中6—10月是地闪的多发月,主要集中在7、8月,占全部地闪的78.99%;日变化呈现两峰两谷型,07—08时、14—21时是地闪多发时段,04时前和10—13时是地闪活动最少的时段。地闪密度分布呈现地域差异,平均地闪密度小于1次/(km-2·a),临泉县南部地区是地闪密度最大的地区,达到2次/(km2·a)以上;地闪强度分布不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阜南县北部、颍上县北部、界首市中部是雷电灾害风险较小的区域,临泉县、太和县、阜阳市区、阜南县南部、颍上县南部是灾害风险较大的区域。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