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10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城市气象观测与研究进展综述

      2025(2):46-54.

      关键词:城市气象;观测试验;气候效应;大气污染
      摘要 (7)HTML (0)PDF 753.84 K (21)收藏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引发的城市气象灾害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强度增大,因此,作为城市天气预报、气象服务与致灾天气机理研究基础的城市气象观测变得尤为重要。近些年,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的城市气象观测与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本文从城市气象综合观测、大型外场观测试验以及城市气象观测研究进展三个方面对城市气象观测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相关研究作了展望。

    • 德州及周边5市大气污染扩散条件评估

      2022(2):45-51.

      关键词:混合层高度;自净能力;大气污染;扩散条件;评估
      摘要 (90)HTML (0)PDF 1.30 M (6)收藏

      摘要:应用EC细网格再分析资料(ERA5)和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德州及周边5市2000—2017年秋季、冬季和春季(9月—次年5月)的小风日数、10 m风速、混合层平均风速、混合层高度、通风量和大气自净能力等6个静稳天气指数的变化特征,对大气污染扩散条件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德州、聊城、济南、滨州小风日数逐年波动增加,2007年和2011年增加明显,其中德州增加趋势最大,平均每年增加123 d;其他5个指数呈逐年波动减小,最小值出现在2016年或2017年;各市大气自净能力分别在2011年和2016年出现明显下降。(2)小风日数呈逐月波动减少变化,9月最多,3月或4月最少;其他5个指数为逐月波动增加变化,最大值出现在3月或4月,其中冬季1月小风日数最多,10 m风速小,通风量小,大气自净能力最差。(3)对6市静稳天气指数分析表明,各市大气污染扩散条件都在变差,其中德州变化最快;大气污染扩散条件由好到差排序为济南、沧州、德州、滨州、衡水、聊城。

    • 关中地区大气污染特征分析

      2022(1):53-58.

      关键词:关中地区;大气污染;首要污染物;重污染持续时间;逆温
      摘要 (208)HTML (0)PDF 1.76 M (487)收藏

      摘要:基于2014—2018年关中区域西安、咸阳、渭南、铜川、宝鸡等5个主要城市6种大气污染物(PM10、PM25、SO2、CO、NO2、O3)的逐日平均质量浓度和气象探空资料,分析了关中地区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重污染过程持续性特征及逆温发生频率。结果表明:关中地区大气污染超标日达31%以上,西安最多为47%,其中颗粒物的污染程度高于气态污染物,盆地底部西安、咸阳的年均颗粒物质量浓度较盆地边沿的铜川高10~15 μg/m3;首要污染物在冬季以PM25为主,频率达84%以上,夏季以O3为主;与北京、上海和广州相比,西安重污染过程持续时间最长,平均为94 d,这与冬半年频繁的逆温现象相关,西安08时逆温出现频率达69%。

    • 关中区域主要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2020(3):26-30.

      关键词:关中区域;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
      摘要 (642)HTML (0)PDF 854.21 K (736)收藏

      摘要:利用关中区域西安、咸阳、渭南、铜川、宝鸡五个主要城市2014—2018年PM25、PM10、SO2和NO2四种主要大气污染物逐日平均质量浓度,统计分析了关中区域近5年环境空气质量时间变化特征和区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关中区域颗粒物PM25、PM10和SO2年平均质量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西安、咸阳和渭南NO2年平均质量浓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宝鸡和铜川相对较低且变化趋势不明显;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总体在不断改善。关中区域4—10月尤其是夏季6—9月空气质量状况较好,7月最好;采暖期空气污染较为严重,其中1月环境空气质量最差,其次是2月。近5年以颗粒物PM25和PM10为主要污染物,年平均值均超标,而SO2质量浓度相对较低;从区域分布来看,中部环境空气质量最差,其中PM25、PM10和NO2质量浓度明显较高,东部次之,北部和西部相对较好。咸阳中度以上污染日数明显较多,其次为西安,渭南居第三,铜川最少;咸阳、西安和渭南中度以上污染日数呈逐年增加趋势,咸阳增加趋势最为显著,而宝鸡和铜川呈逐年减少趋势。

    • 聊城市空气质量及相关大气污染事件特征分析

      2019(1):25-29.

      关键词:大气污染;变化特征;霾和雾;相关性;大气污染事件
      摘要 (800)HTML (0)PDF 647.14 K (790)收藏

      摘要:采用气候倾向趋势法、皮尔逊相关系数法对2009—2017年聊城空气污染日数据和静稳天气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探究聊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和相关大气污染事件的发展规律。结果表明:聊城主要大气污染物中,PM10和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高于山东省平均水平和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限值,颗粒物类污染物质量浓度明显偏高;主要污染物年平均质量浓度除PM10呈逐年小幅增加外,其他污染物质量浓度均呈下降趋势;聊城污染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但是中到重度污染日数及占比有增加趋势,重度污染日数占比增加趋势最明显。2009—2011年除CO外,其他污染物作为首要污染物出现的日数明显增加;2012年之后只有PM25作为首要污染物出现的日数迅速增加;冬季污染最严重,夏季污染最轻;霾和雾月出现日数与月大气污染出现日数呈明显的正相关,静稳天气多发是大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天气学原因。

    • 降水对西安市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影响分析

      2013(1):18-21.

      关键词:降水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西安
      摘要 (613)HTML (0)PDF 2.41 M (1129)收藏

      摘要:对比分析了2007—2011年各污染物月质量浓度变化情况以及降水对城市大气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1)2011年SO2 质量浓度较大,尤其在冬春季节;NO2 质量浓度近5a变化趋势基本相同;PM10质量浓度各年均出现超标,成为西安市大气污染的最主要空气污染物。(2)降水对污染物质量浓度具有稀释作用。随着降水量的增加,稀释作用呈现单峰型,并在定阈值范围内,稀释作用最强。(3)出现连续性降水时污染物质量浓度降低较多,而阵性降水对污染物质量浓度稀释作用较小。(4)出现少量降雪对污染物质量浓度有较弱的稀释作用,随降雪量的增加污染物质量浓度也易增大。 

    • CAPPS2在西安市大气污染分区预报中的应用

      2006(5):8-11.

      关键词:CAPPS2大气污染分区预报
      摘要 (514)HTML (0)PDF 3.61 M (1042)收藏

      摘要:根据陕西省的实际情况和大气环境业务需求,利用预报实时业务的网络环境,通过对CAPPS2模式的应用开发,使用VB6.0编程,建立了西安市未来24h大气污染分区预报系统。业务运行结果分析表明,CAPPS2系统对开关厂、兴庆小区、纺织城、小寨四区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质量浓度的预报值与实况监测值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52、0.88、0.66、0.54;0.50、0.49、0.64、0.73;0.70、0.71、0.76、0.65。SO2、NO2、PM10的平均预报准确率分别达到70%、71%和75%,表明其预报能力可满足业务应用要求。

    • 陕西蒲城第二发电厂建设区污染气象特征分析

      2005(1):15-19.

      关键词:边界层大气污染气象特征分析
      摘要 (490)HTML (0)PDF 2.85 M (1014)收藏

      摘要:根据2004-04-02—23在蒲城电厂建设区取得的大气边界层污染气象资料,对建设区地面风场、低空风场、低空温度场和大气稳定度作了分析。得出建设区地面主导风向为南西南(SSW)风,日平均风速相对较大,14时最大为3.2m/s。在25~1500m高度之间,最多风向和次多风向均以偏西风为主,风速随高度的变化较大,并呈指数增长。夜间接地逆温非常频繁,频率高达78.8%,平均强度达2.57oC/hm,在20时左右开始形成,次日上午11时消退,逆温平均厚度在200m以下。低空逆温也表现为夜间出现频繁,频率64.0%,白天为36.2%,平均强度1.60oC/hm,从17时前后开始逐渐增多,08时前后最频繁,11时前后开始快速减少,14时前后为最少,逆温顶高在600m以下。稳定类天气出现最多,混合层平均厚度在1200m以上;不稳定类次之,混合层平均厚度仅172.3m。总之,观测期间建设区白天有利于污染物扩散,夜间300m以下不利于污染物向上扩散,600m以上扩散条件较好。

    • 西安市区大气污染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关系

      2005(2):17-20.

      关键词:大气污染时空变化气象条件
      摘要 (583)HTML (0)PDF 273.41 K (1378)收藏

      摘要:西安市区大气污染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关系

    • 延安城区大气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

      2004(4):32-34.

      关键词:大气污染特征分布成因气象条件延安市
      摘要 (542)HTML (0)PDF 1.86 M (1003)收藏

      摘要:延安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市中监测站、南桥监测站)2000—2003年污染物浓度监测显示,延安市城区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分布具有明显时空分布规律,即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冬春季大于夏秋季,夜间大于白天。在空间分布上,市中心大于郊区,北部大于南部地区。形成这种污染物质量浓度分布特征的原因,主要是延安市区北、西、南三面围山,东部开阔的地形的动力效应,四季分明的气候,秋冬春的近地层较强的逆温,常年盛行的西风,不同的气象要素(风、降水、云、日照、温度、湿度以及天气形势等)也对不同的大气污染物有不同的影响。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10条记录 跳转到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