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2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2005—2018年陕西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2019(5):34-39.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累计频次;短时强降水日;极值雨强;时空分布;陕西
      摘要 (599)HTML (0)PDF 1.33 M (765)收藏

      摘要:利用陕西省99个国家级气象站逐小时降水量资料,分析了2005—2018年5—10月陕西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2005—2018年陕西极值雨强呈振荡减小趋势,7月出现的强降水累计频次最多,而8月极值雨强最大;短时强降水主要发生在午后到夜间,日变化呈单峰分布,强降水频次峰值出现在17—00时,但极值雨强易出现在22—00时。(2)陕南为陕西短时强降水高发区,极值雨强可达40~80 mm/h,镇巴、平利雨强可达90 mm/h;榆林北部特别是西北部短时强降水日数少,极值雨强小,最大不超过50 mm/h;关中平原地区短时强降水日数少,但极值强,最大可达1015 mm/h。5—10月陕西各地区短时强降水日、极值雨强有明显月际差异,7—8月短时强降水出现的范围广,日数多,强度大;5、6和9月范围、日数及强度均较小。(3)陕西各区域短时强降水日变化差异明显,陕北西部、关中西部呈单峰型,陕北东部、关中东部双峰明显,陕南日变化相对较小。陕西极值雨强主要出现在17—23时,关中东部、安康极值雨强多出现在19时,商洛极值雨强多出现在18时。

    • 一次陕北区域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2016(1):1-7.

      关键词:区域性暴雨;陕北;冷锋;水汽通量散度;锋生
      摘要 (926)HTML (0)PDF 5.27 M (1164)收藏

      摘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1°×1°6 h再分析资料,对2014年7月8—9日陕北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暴雨过程在河套北部冷空气和高原槽前的偏南暖湿气流共同作用下形成,高原槽、低涡切变是主要高空影响系统,西北路冷锋是地面的主要影响系统,降水主要发生在冷锋附近到其后部低层冷空气与高空暖湿气流交汇区域。雷达回波分析表明,暴雨过程有两个不同的降水时段,8日14—20时主要为对流性降水,回波强度大于55 dBz的带状回波,造成陕北东部出现了20~50 mm的降水;9日02—08时为冷锋后的层状云降水,回波以均匀的层云降水回波为主;速度图在24 km高度上有18 m/s左右的偏南急流,是降水持续的主要原因。物理量分析表明,暴雨落区与700 hPa的水汽通量散度大值区对应很好;暴雨区上升运动层深厚,最大上升运动区在600 hPa附近;在暴雨区北侧为冷锋后部的东北风下沉气流,同时暴雨区上空有西南风上升气流,这股气流沿着暴雨区北侧低层冷空气爬升,冷暖气流交汇,产生强降水;暴雨发生在能量锋区附近,陕北地区对流层中低层有显著锋生,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加强,形成强降水。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2条记录 跳转到GO
出版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