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基于GIS的棉花气候适宜性区划
    张永红 李星敏 葛徽衍 李博文 周 辉 朱延年 贺文丽
    2013(5):29-32.
    [摘要](1618) [HTML](0) [PDF 2.47 M](1159)
    摘要:

    采用陕西1981—2010年30a的气候资料,以8月上旬平均气温、8月下旬—10月中旬降水量、5月中旬—6月上旬日照、生育期大于≥10℃的活动积温4个因子作为陕西棉花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利用GIS空间分析及制图功能,在实现区划指标空间化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陕西棉花气候适宜性进行区划,陕西省棉花生态气候适宜性区划图分为适宜区、较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陕西棉花气候适宜区主要分布于关中中东部及沿黄河的滩地,在适宜区内,应根据秋季降水预测情况,选择棉花中早熟品种,以避免秋霖危害。

    2  文后参考文献引用和著录中常见问题分析
    乔旭霞 林 杨
    2013(3):38-42.
    [摘要](1348) [HTML](0) [PDF 2.93 M](1200)
    摘要:

    文后参考文献是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结合编辑工作实际,依据国家标准和规定,以《陕西气象》为例,分析气象科技论文文后参考文献引用和著录中存在的问题,给出正确的引用和著录方法,为科技人员撰写科技论文提供帮助,为编辑人员加工论文提供借鉴。

    3  青藏高原东侧边坡地区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尺度分析
    万占鑫 肖万有 乔戈 任桂萍 马宁
    2020(1):1-7.
    [摘要](1346) [HTML](0) [PDF 2.07 M](1177)
    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FY-2E卫星云顶亮温资料、兰州多普勒雷达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7月18日发生在青藏高原东侧边坡地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的环流背景、物理量场和中尺度系统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高原中部东移的高原槽为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提供了有利的天气形势,地面辐合线和地形抬升共同触发此次强对流天气;700 hPa低空急流输送的暖湿水汽及其在暴雨区的辐合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水汽和不稳定能量,上冷下暖的平流输送进一步增强了大气不稳定度;镶嵌在MCS中缓慢移动的中-β尺度对流风暴是产生局地短历时暴雨的直接系统。
    4  基于WRF/CALMET的关中盆地中部典型风场模拟
    张侠 程路 王琦 吴琼
    2019(4):8-12.
    [摘要](1321) [HTML](0) [PDF 3.09 M](745)
    摘要:
    利用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WRF耦合小尺度诊断风场模型CALMET进行降尺度风场模拟,模拟了2016年12月—2017年2月覆盖关中盆地中部典型天气条件下的1 km×1 km空间分辨率风场,用气象站观测值与模拟值进行对比分析,对模拟时段和典型天气过程期间关中盆地中部近地面风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模拟风速、风向与实测风速、风向均基本一致,模拟风场可代表关中盆地中部的真实风场。(2)关中地区风速主要分布在16~33 m/s和03~15 m/s风速区间,风速较小;关中地区除南部由于受秦岭地形的影响以南风和西风为主,其余地区均以东北风为主。(3)当风速较小、天气形势较为稳定时,容易在关中地区中南部出现气流的辐合,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当风速较大、风场气流较为平整时,扩散条件较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5  《陕西气象》天气分析类稿件存在问题分析
    高维英,李明,乔旭霞,林杨
    2016(4):42-44.
    [摘要](1312) [HTML](0) [PDF 409.94 K](731)
    摘要:

    分析了近三年《陕西气象》天气分析类来稿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或建议,对提升该类论文质量、帮助作者提高稿件录用率有一定意义。

    6  陕西省气象数据共享系统
    何林,邓凤东,李亚丽,郭江峰
    2017(6):32-35.
    [摘要](1296) [HTML](0) [PDF 815.02 K](609)
    摘要:

    依托以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平台(China Integrated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Sharing System,简称CIMISS)为核心的省级集约化数据环境,研发B/S架构的陕西省气象数据共享系统,实现了CIMISS所接入的各类资料及本地特色数据的查询下载、统计分析、可视化展示、离线定制等功能。该系统的建成对于提高陕西省气象部门省级数据环境的共享服务能力,解决基层用户“看不到数据”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7  西安城区与郊区风向风速差异分析
    曹梅,杨珍,王斌
    2016(2):19-23.
    [摘要](1273) [HTML](0) [PDF 5.25 M](2341)
    摘要:

    利用西安国家一般气象站和泾河国家基本气象站2006—2013年同期风向风速地面观测资料,分析比较了西安城区与郊区风向及风速的差异。结果表明:西安城区的月平均风速均小于郊区,城区比郊区偏小50%左右;两地逐月月平均风速波动趋势基本一致,郊区波动较大,城区较平缓;两地年平均风速均呈缓慢减小趋势,城区比郊区减小趋势明显;郊区极大风速远大于城区;郊区大风日较多,城区仅有1 d,郊区出现大风的概率远高于城区。城区和郊区最多风向略有偏差,偏离1~20个方位;城区四季的最多风向均不同,郊区四季的最多风向变化不大;城区极大风风向较为分散,郊区较集中。

    8  一次冰雹过程的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王旭仙,武麦凤,谢在发,肖湘卉,王晓平
    2010(2):18-22.
    [摘要](1226) [HTML](0) [PDF 0.00 Byte](27)
    摘要:

    摘要:应用常规资料、FY-2C红外云图和河南省三门峡市的多普勒雷达产品,对陕西中北部的一次强对流性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系统是高空下滑冷槽、中低层暖平流和地面弱冷锋。上干冷、下湿暖的对流性不稳定层结为冰雹天气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卫星云图上,锋面前部形成的两个中-β尺度系统受锋面附近前冲冷流的触发,造成这次强对流性天气。雷达反射率图上,回波强度越大、强中心高度越高,造成的天气越强;径向速度图上的“逆风区”,说明该地为风速的大值区、风向也发生了突变;当对流回波处于强盛阶段时,VIL值先猛增、后相对稳定,当达到峰值时即出现冰雹,当突然减小时,影响地面将出现大风,因此VIL对冰雹和大风的判别有很好的预报意义。

    9  气象科技论文中时间的表示方法
    乔旭霞
    2009(6):42-43.
    [摘要](1217) [HTML](0) [PDF 1.14 M](1162)
    摘要:

    气象科技论文中,时间的使用频率很高,但《陕西气象》许多来稿中时间的表示方法不规范,有的还把时刻与作为物理量的时间混淆,依据有关国家标准\[1-3],参考相关文献\[4-7],结合来稿中常出现的问题,介绍科技文章中时间的表示方法,供作者写作和投稿时参考。

    10  关中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气象特征分析
    徐娟娟 郝丽 王百灵 樊超 娄盼星
    2018(4):1-6.
    [摘要](1092) [HTML](0) [PDF 4.50 M](1125)
    摘要: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风廓线资料、PM25质量浓度资料及HYSPLIT-4模式,对2016年12月31日—2017年1月6日陕西关中盆地一次霾重污染天气过程的气象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发生在500 hPa纬向平直气流、地面东高西低的典型环流形势下,稳定的大气层结和边界层逆温强烈抑制了污染物的垂直扩散;边界层风场存在500 m之下的偏南风、500~1 000 m偏北风和1~15 km的纬向小风速区的三层结构特征,弱偏南风的水汽输送、弱对流不稳定和中高层的弱纬向风的阻挡,使得污染物在边界层内充分混合并堆积。污染物质量浓度与低层风关系密切,当低层为弱偏南风时,相对湿度逐渐上升,PM25质量浓度升高;反之,当气流转为偏北风时,相对湿度明显下降,PM25质量浓度降低。输送至西安的气团路径共有西北、偏南及本地路径三类,西北气流携带的大颗粒污染物、偏南气流的增湿效应及污染物的输送和本地污染源的叠加,共同造成了盆地的重污染天气的发生,其中直行偏南路径占比最高为38%,本地路径次之,占比25%。
    11  西安市温室气体浓度变化规律研究
    张文静,巩祥夫,胡琳,王琦,郝丽,赵晓萌
    2017(3):39-43.
    [摘要](1086) [HTML](0) [PDF 2.86 M](853)
    摘要:

    利用陕西省气象局长安大气科学实验基地(简称秦岭基地)2013年7月—2015年12月温室气体在线连续监测数据及同期气象观测数据,计算分析了两种温室气体(CO2和CH4)平均浓度日、月、季变化特征以及气象因素对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CO2 和CH4平均浓度的日变化分布表现为下午低,早晨高的单峰型形态;月变化为明显的两头高中间低;(2)春、夏、秋三季大气中CO2平均浓度日变化呈较为明显的单峰型,尤以夏季振幅最大,且全天浓度值为各季最小;而冬季CO2全天浓度值整体高于其他三季。CH4冬季日平均浓度最高值出现时间略滞后于其他三个季节,春夏两季变化趋势基本同步;(3)CO2和 CH4采暖季及非采暖季的变化规律与各季节的变化规律极为相似;(4)CO2和 CH4平均浓度随地面风速的增加而降低,冬季随地面风速的增加降低幅度最小,白天随风速下降的幅度大于夜间;气温越高,CO2的降低幅度越大,而CH4则随着气温的升高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12  “7·11”陕西区域性暴雨诊断分析及预报着眼点
    马晓华 马青 刘嘉慧敏 张科翔
    2019(4):1-7.
    [摘要](1081) [HTML](0) [PDF 18.04 M](806)
    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 陕西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 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卫星探测资料,对 2018 年 7月10—11日陕西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简称“7·11”暴雨)进行了诊断分析、总结预报着眼点,结果表明:本次暴雨属于西风槽、副热带高压、远距离台风共同影响型;低层东路弱冷空气及高空槽携带西北路冷空气先后入侵暴雨区,共同起到了冷垫作用;西北路冷空气是暴雨的触发机制,而东路弱冷空气对暴雨雨带东移有阻挡作用;偏南气流突然加强对暴雨有先兆作用,大气整层水汽通量大值区、850 hPa的θse低能干冷空气夹击能量舌的位置,均可判断强降水落区位置;地面辐合线的形成时间、移动速度及移动方向是此类暴雨起始时间和落区预报的着眼点。
    13  西安近63年气候变化特征综合分析
    金丽娜1,曲静1,翟园1,张弘2
    2014(3):17-20.
    [摘要](1073) [HTML](0) [PDF 2.35 M](1678)
    摘要:

    根据西安1951—2013年气温、降水,1971—2013年浅层地温,1981—2013年深层地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MannKendall等方法分析西安气候变化。结果表明:1)西安近63a气温增温明显,降水缓慢波动下降;各层年平均地温呈升温趋势,160cm 升温最大,15cm 升幅最小。2)年及四季平均气温除夏季在20世纪70—80年代呈下降趋势,其余各年代际均呈上升趋势,21世纪后升温最为迅速;各年代际降水呈显著波动趋势。3) 西安气候变暖主要表现在春、冬季;四季降水均有所减少,夏、秋两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0 %以上,主导年降水量的变化。4)西安年平均气温、地温20世纪90年代发生升温突变,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相吻合。

    14  通径分析在Excel和SPSS中的实现
    杜 鹃
    2012(1):15-18.
    [摘要](1070) [HTML](0) [PDF 2.17 M](2712)
    摘要:

    选取一组气象要素为数据源,分别利用Excel2007和SPSS17.0进行通径分析计算和显
    著性检验。分析结果表明:Excel2007通径分析实现步骤较为复杂,SPSS17.0实现通径分析简
    单快捷,且可直接得到最优回归方程和直接通径系数。两者在作统计分析前都要对数据进行正
    态分布检验,分析结果要进行显著性检验,直至回归方程中各变量检验均为显著水平为止,最
    优的路径选择由决策系数决定。

    15  遥感图像处理系统ENVI及其在MODIS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张京红,景毅刚
    2004(1):27-29.
    [摘要](1069) [HTML](0) [PDF 1.77 M](2710)
    摘要:

    介绍了美国遥感图像处理系统ENVI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接口、交互式分析功能、波谱工具、矢量处理功能、及遥感图像处理功能等。并将MODIS影像(HDF数据格式)在NEVI中进行了处理分析,包括数据读入、影像几何校正、监督分类和制图。应用证明,ENVI可以处理最先进的卫星数据格式,在高级遥感图像处理和高光谱影像处理方面具有优势。

    16  佳县红枣可采成熟期连阴雨特征分析及对红枣裂果的影响
    陈焕武,张芳萍,万慧
    2017(5):17-19.
    [摘要](1047) [HTML](0) [PDF 375.99 K](536)
    摘要:

    利用佳县气象站2006—2015年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和红枣生态观测资料,对红枣可采成熟期(9月1日—10月10日)出现的连阴雨天气过程的次数、降水量、降水日数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红枣生态观测资料进行降雨与红枣裂果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2006年以来佳县秋季连阴雨天气呈增加趋势,是造成红枣裂变霉烂的主要因子。连阴雨出现次数越多、持续时间越长、出现的越晚,红枣裂变率也越高;连阴雨天气过程降水量越大而且越均匀,红枣裂果率越大;降水日数多,日照寡、空气湿度大,也容易形成枣果裂变;大雾天气与连阴雨相伴也会增加红枣裂果率。9月上旬白熟期,连阴雨对枣果裂变影响程度相对较小;9月中、下旬脆熟期和10月上旬完熟期,连阴雨对枣果裂变影响严重,容易造成红枣裂变、霉烂。应对和减轻连阴雨天气对红枣的影响将是红枣生产的关键。

    17  陕西黄土高原诱发地质灾害降雨临界值研究
    李明1,高维英2,杜继稳3
    2010(5):1-5.
    [摘要](1046) [HTML](0) [PDF 3.10 M](1099)
    摘要:

    利用陕西黄土高原47a地质灾害和相对应的降雨资料,在陕西黄土高原地质灾害易发区
    划分基础上,采用面平均雨量确定各易发区的诱发地质灾害的临界降雨量,各易发区的临界雨量
    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滑坡和崩塌的临界雨量明显不同,一般滑坡临界雨量均高于崩塌;高易发
    区的临界雨量并不一定低于中易发区和易发区。利用相关统计分析和日综合雨量方法,确定诱发
    地质灾害的降雨临界值,诱发滑坡的降雨启动值、加速值、临灾值分别为25、35、65mm,诱发
    崩塌降雨启动值、加速值、临灾值分别为15、30、50mm。

    18  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气象装备储备供应中的应用
    武安邦 杨艳
    2018(1):34-36.
    [摘要](1044) [HTML](0) [PDF 424.77 K](666)
    摘要:
    对ISO 9001 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简要阐述,结合工作实践对其在气象装备储备供应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证明该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气象装备储备供应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和能力。
    19  汉江子午河流域洪水预警指标及阈值计算方法
    张艳玲,邰高曦
    2017(6):1-5.
    [摘要](1042) [HTML](0) [PDF 731.29 K](644)
    摘要:

    利用汉江子午河流域水文站及雨量站监测资料,采用区域临界雨量法、洪水与降雨频率分析法对预警断面临界雨量分析确定;以警戒流量(水位)、保证流量(水位)等防汛特征值为目标,结合洪水频率结果,确定预警断面的临界流量(水位)。结果表明:预警断面有水文站控制的采用临界流量(水位)为预警指标,预警断面无水文站控制的采用临界雨量为控制指标,并将结果应用于子午河流域预警发布,取得了良好效果,对秦岭北麓及汉江支流的洪水预警预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  1959—2014年略阳县气候变化趋势分析
    樊纲惟 王浩强 樊洁馨 张弘
    2017(1):20-23.
    [摘要](1008) [HTML](0) [PDF 686.57 K](542)
    摘要:

    利用略阳国家基准气候站1959—2014年逐月气温、降水、日照时数、风速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析了略阳县近56年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59年以来略阳县气候变暖趋势显著,年平均气温的线性趋势率为015 ℃/10 a,并在1994年发生突变,突变后气温显著上升;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但不显著,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降水偏多,90年代初降水开始持续减少;年日照时数也呈现减少趋势;年均风速为减小趋势,其中70年代年均风速均高于多年平均值;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均未发生明显突变。近56年略阳县气候存在“暖干化”趋势。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
    友情链接